面试失败,HR需要给应聘者反馈结果吗?

2023-01-09 11:51:096150


一直以来,不少应聘者都遇到了这种情况:HR跟自己当时聊得好好的,有的面试官甚至都摆出一副你可以被录取的样子,应聘者满心欢喜等待后续的offer,结果就再没有信儿了。这种事情如今真的不少,这导致应聘者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常态化,对于应聘者来说,那些吊着一直没告知面试结果的HR,大多和不专业挂钩,为了凑KPI,往往落了个不尊重应聘者的名声。


在职场其实有个奇怪的行业现象,有部分人会认为“HR不给回复就是默认失败了”,这种事情多了,不认同的人也会默默遵循这种心理,难道这种就一定对的吗?当然不是。

求职者的抱怨是情理之中也是必然的,HR每天需要处理多人的面试很繁琐是没错,但打工人也是大老远赶过去的,别人赶过去可能来回都需要三个小时。


花了一两个小时去面试,大家都不想面了个寂寞。通不通过还不是重点,能被告知结果自然是对自己这段面试经历最大的尊重。


所以说,行业默认不代表这种行为是对的。对求职者基本的礼貌是告知对方结果,毕竟对方也是耗费了人力,物力,时间去面试的。


不管面试合格还是不合格,两三天之内给个通知总不是什么难事吧,即使是不合格吧,难道不合格的人都不需要准备下一步的计划吗?


线上平台回一句:不好意思,通过综合分析发现你和我们这个岗位不太匹配,祝你早日找到心仪的工作。


其实就一分钟的事情,何乐而不为呢。


那么,为什么有些HR没有通知面试结果呢?


我们站在面试官的角度来分析下这个事情,为什么面试后无论是否录用都会有通知不到位的情况。


第一,忙,无暇顾及。


有两种极端。一种是在大公司,招聘量是想象不到的大。有人事共享中心那种大型企业,会有单独负责招聘模块的HR,但是他们每天每个人可能要物色筛选十几甚至几十个候选人,他们手上还有不少面试失败的候选人。


不过规范一点的也会搞个邮件自动发拒信,面试结束后会告诉候选人如果通过会在X月X日前联系对方,一般第二天就有消息了,一些大厂流程多四天到五天,其他的都是耍流氓。


另一种则是规模不大的企业,往往HR的职能不会单单就负责招聘,有时候还会兼顾培训,薪酬,行政,面试这样一些工作,这样的情况下,如果不是求职者自己来问,就不会一个个都回复。


换个角度看,如果作为候选人,是不是有些公司HR的邀约或者面试你也不怎么会搭理。


有HR曾说过:假设一天面5个人,通过率是20%,一周就是25个人,5个通过,20个没通过的得一个个找出来联系他们没通过,每个都得聊一会,20个里至少12个会问为什么不通过,12个问不通过的有6个会不依不饶……而且有些人纠缠起来能在他加完班的半夜给HR打电话,节假日打电话等等。所以不通知,超过时间节点不联系默认拒绝。


第二,公司尚未有结果,怕打击求职者。


有HR遇见一个面试不通过还难以接受面试结果的候选人。所以有时候面试结束不通知面试失败的人,也是从这种个别事例中来的。而且大部分公司都不会告诉候选人面试失败真正的原因。


实际上,有些人选其实是备选,比如前面的人不入职了,来了又马上走了、或者说是部门领导人还在几个候选人里评估中,如果不说死还有希望推着应聘者接着走,不然说了不合适再来基本没戏。这种想法的HR,总不敢和求职者直言,您是备胎吧。所以呢,干脆不通知把你纳入备胎池。


第三,人事架构调整,职位或被取消。


也许当时面试通过了,但是说内部架构调整暂时不能进人了。这种情况当然坑了,在短短的时间这个职位暂停了。这是因为公司内部定期会对人事架构进行讨论,尤其是空下来需要招聘的岗位,用人部门也会考虑用人成本和需求的问题。


第四,卡在流程上。


这种情况多半是面试通过了,但可能还在走审批流程,但有些HR在事情没有完完全全确定,是不敢给你面试者说结果的。


谁知道中间会不会有其它意外插进来。比如领导又想插个vip候选人,或者是终极大boss审批不通过。


专业的HR说话是很谨慎的,不会随意给你承诺或者是没有确定的结果,防止之后事情有出入导致他需要被撕逼背锅。


那么,作为求职者,怎么从面试官的交谈信息中获得较为准确的一个判断能否拿到offer的标准呢?


在和面试官的交涉中,对方占据了以下情形的,那么,拿不到offer的可能性最大。


时间太短。

提问很少。

面试官老是走神。

没问期望薪资。

没有主动介绍业务团队现状。

委婉重申他们团队的用人要求。

只面了一个面试官就结束。

面试官全程情绪毫无波动。


有的人可能会问,求职者能不能主动去询问HR面试结果。


当然可以,但如果问过一次,对方没有给回复就别纠缠着问了,说明对方不想回答或者不方便回答,或者问问同批面试者有没有人收到offer call。


这个时候,对于求职者来说当然也有解决方案:


第一,学会重新定义问题,打开思路,自我反思。


第二,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回复的,赶紧找下家。


实际上,这里的自我反思尤其重要。


回想一下自己的初面表现,可能有哪些地方不尽如人意,不符合招聘方对员工的要求和期待,有哪些可以在下次面试中提前准备好答案的问题,有哪些可以在以后的面试中避免的错误,写下来,反复的演练和准备。


最重要的是,思考一下,目前自己的技能和情商,足够应付被拒的这家公司的职位。


很多时候人倾向于高估自己而低估别人,可是面试大多数情况下,客观性占了很大的比例,对自己客观的认识自己是很有帮助的。当然,也没有必要垂头丧气,一方面可以在面试技巧方面改进自己,另一方面,目前能力的缺失不是短时期内面试技巧能够弥补的。知道了自己缺失在何处,就赶紧去学习和进步。降档之后找到的工作,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积累之处,端正好心态,才会有长足的进步。